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读书笔记:自由、责任与杏子鸡尾酒的奇妙混合

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读书笔记:自由、责任与杏子鸡尾酒的奇妙混合

当我遇见了一群”自找麻烦”的哲学家

朋友们,我又来了!这次是带着一杯黑咖啡和满脑子的问号,从一场哲学冒险中归来。

说实话,我一开始拿起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这本书,完全是因为被”咖啡馆”三个字吸引了——谁不喜欢咖啡馆呢?结果没想到一头扎进了一群最爱”自找麻烦”的哲学家的世界。

这群人整天纠结的问题简直让人头大:”我是谁?”、”为什么要活着?”、”自由是什么?”——嘿,伙计们,人生已经够复杂了,你们还在那儿故意给自己找不自在!

但读着读着,我发现自己被他们吸引了,因为这些家伙不是那种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究,而是生活在战争、革命和各种人生危机中的真实人物。他们的哲学就像是从生活的泥潭里长出来的野花,扎根于现实,却指向了超越。

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?

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本质上是一场思想盛宴,作者带我们穿越20世纪欧洲的哲学史,但不是用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方式,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故事。

萨特、波伏娃、海德格尔、梅洛-庞蒂…这些名字在书中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符号,而是有血有肉的人,他们在咖啡馆里争论,在战争中做出选择,谈恋爱,闹分手,时而高尚,时而卑鄙。

这本书的结构基本上是按时间线索展开的,从存在主义的起源聊到它的当代意义,同时深入解析几个核心概念。

如果你问我这本书适合谁读,我会说:适合那些觉得自己”太正常”的人!哈哈!说真的,如果你时常感到生活缺乏意义,对自己是谁感到迷茫,或者被太多选择压得喘不过气来,这本书绝对能给你一记重拳(虽然可能打完你会更迷茫)。

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读书笔记:自由、责任与杏子鸡尾酒的奇妙混合

深入存在主义的几个”坑”

坑一:你不是你想的那个你——存在先于本质

萨特有句话绝了:”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什么,而是变成什么。”

这句话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觉得,哦,又是一句心灵鸡汤。但仔细想想,这句话简直是一颗哲学炸弹!

传统观念告诉我们,每个人都有一个”本质”或”天性”,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它。比如我可能会说:”我天生就是个作家”或”我生来就是个内向的人”。

但萨特说:”不,老兄,这全是扯淡!”(好吧,他可能用了更优雅的法语表达)。我们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,然后才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定义自己是谁。

这就像玩《我的世界》,你不是带着预设角色进入游戏的,而是在游戏过程中,通过建造、探索、战斗等行动,逐渐定义了你的角色。

这个观点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”标签”。当我说”我就是个拖延症患者”时,实际上是在逃避责任。按照萨特的逻辑,更准确的说法是:”到目前为止,我选择了拖延,但我可以在下一刻选择不同的行动方式。”

不过老实说,这种”彻底自由”的概念有时候比困境本身更可怕。想象一下,你所有的选择和行动都完全取决于你,没有任何借口,没有任何外部因素可以推卸责任…这压力太大了!难怪萨特说自由是人类的”命运”。

坑二:咖啡不只是咖啡——现象学的启示

说到咖啡,有趣的是,整个现代存在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萨特、波伏娃和雷蒙·阿隆在巴黎”煤气灯”酒吧的一次对话。阿隆指着一杯杏子鸡尾酒说:”看,我的朋友,你可以从这杯鸡尾酒里研究出哲学来。”

这就是现象学的精髓——回到”事物本身”。

想象一下你正在喝一杯咖啡。普通人会说:”这是一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比卡豆制成的咖啡,含有咖啡因和一些其他化学物质。”但现象学家会说:”让我描述这杯咖啡在我经验中的样子——它的香气如何钻入我的鼻腔,它的温度如何温暖我的手掌,它的味道如何在我舌尖扩散,以及它如何让我期待接下来的清醒和专注…”

我尝试用这种方法看世界,效果出奇地好!上周我花了一个小时”看”我家阳台上的那棵小松树。不是分析它,而是真正地”看”它。结果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注意过的细节——针叶的排列方式,树干的纹理变化,甚至是阳光透过针叶时产生的微妙光影。

现象学提醒我们,我们往往被概念和标签蒙蔽了眼睛,失去了直接经验世界的能力。这有点像小孩子看世界的方式——好奇、直接、没有预设观念。

坑三:你的自由就是别人的地狱——人际关系的困境

萨特有句经典名言:”他人即地狱。”初读这句话,我想:这家伙肯定是个社交恐惧症患者。

但细想之下,这句话揭示了存在主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。在萨特看来,人际关系是一种”视角争夺”——我想让你完全按我的方式看我,同时我想保持自己看你的自由。

这在日常生活中简直太常见了!想想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精心打造形象的人,或者恋爱关系中”你为什么不理解我”的永恒抱怨。

波伏娃则进一步分析了关系中的权力不平衡。她注意到很多关系中,一方会把自己打造成”必要的”存在,而另一方则被沦为”偶然的”存在。

这让我想起我那些”非要给别人当救世主”的朋友,总是想让自己成为他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或者那些在恋爱中完全失去自我,变成伴侣附属品的人。

存在主义对人际关系的分析提醒我:真正健康的关系应该是两个自由个体之间的相遇,而非相互控制或吞噬。

我现在会时不时反问自己:我是在尊重对方的自由,还是试图控制他们的视角?我是在做自己,还是在演一个别人期望的角色?

坑四:思想可以不关心,思想家可以不原谅吗?

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故事之一是海德格尔与纳粹的牵连。

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,他的《存在与时间》堪称哲学巨著。但1933年,他加入了纳粹党,并在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期间执行了反犹太政策,甚至对曾经的导师胡塞尔(一位犹太人)也不网开一面。

更令人不安的是,他在战后从未真诚道歉或反思这段历史。

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:如果一个思想如此深刻的人,在最基本的道德选择上都能如此失败,那么他的思想还值得我们学习吗?

作者的态度很有趣,他说海德格尔的哲学世界中似乎缺少了某种”良善”或”人性”的东西,这使得他的哲学难以”栖居”。

我想这或许给了我一个启示:我们可以从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学习,但同时保持警惕,不要忘记思想背后可能潜藏的危险。永远不要把任何哲学家神化,他们和我们一样,都是复杂、矛盾的人类。

疯狂的小黑怎么”存在主义”?

读完这本书,我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一些存在主义的方法:

  1. 现象学观察练习:每天花15分钟专注观察一个普通物体,尝试描述它在我经验中的样子,而不是我”知道”的它是什么。昨天我观察了我的键盘,结果写出了500字的”键盘现象学”,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和感受。
  2. 自由选择日记:在面对选择时,我开始记录”我为什么选择这样做”,而不是”我为什么必须这样做”。这个小小的语言转变帮助我意识到,很多时候我声称的”必须”其实是我的选择,只是我不想承担责任。
  3. 拒绝”本质”标签:我开始注意自己和他人使用的定义性标签。比如不再说”我是个懒人”,而是说”我今天选择了懒惰”;不再说”他就是那种人”,而是说”到目前为止,他的行为模式是…”。这种微妙的转变让我对人的可能性更加开放。

我发现这些实践让我对生活更加负责,也更容易接受各种复杂的情绪和处境。当然,也不是说你必须接受存在主义的全部观点——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选择!

推荐谁读?不推荐谁读?

如果你是以下类型的人,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:

  • 对自我身份感到迷茫,不确定”我是谁”的人
  • 面对选择时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的人
  • 感觉生活平淡无奇,缺乏意义的人
  • 对深度思考人生大问题有兴趣的人

但老实说,如果你正在经历严重的心理危机或抑郁症,可能需要先寻求专业心理帮助,再来读这本充满”存在焦虑”的书。存在主义哲学家们的思想虽然深刻,但有时候确实有点”过于真实”,可能会加剧某些人的存在焦虑。

结语:存在主义不是单行道

读完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,我既感到震撼又感到解放。

震撼于这些哲学家们的勇气——敢于直面人类处境的荒谬和自由的沉重;解放于他们的思想——提醒我们即使在最糟糕的境遇中,我们仍然拥有选择如何看待和应对的自由。

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,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荒谬本质,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种荒谬。正如加缪所说:”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。”

话说回来,各位读者,你们面对过什么样的”存在主义时刻”?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自由的恐慌,还是在平凡日常中发现的深刻意义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思考!

小黑的金句摘录

原书金句:「你是自由的人,那就去选择吧——也就是说,去创造。」

小黑点评:这句话揭示了自由的创造性本质。自由不仅是一种状态,更是一种能力——创造自我和意义的能力。每次选择,我们都在雕刻自己的样子。

原书金句:「生活变为观念,观念回归生活。」

小黑点评:这可能是对哲学最好的定义了!真正的思想不是从书本到书本,而是从生活到生活。那些脱离实践的理论终究是空中楼阁。

原书金句:「我们没有舒适的家:到尘土飞扬的马路上,正是我们是什么的定义。」

小黑点评:太喜欢这个比喻了!我们不是在安乐椅上定义自己,而是在旅途中、在行动中,在那些尘土飞扬的道路上。存在主义的精髓就在这句话里。

原书金句:「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,而是逐渐长成了女人」

小黑点评:波伏娃的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,更隐含了存在主义的核心——我们不是被预先定义的,而是通过生活过程中的选择和行动逐渐成为某种人。这适用于所有身份,不仅仅是性别。

小黑读者问答

问:存在主义听起来很消极,总是讨论”荒谬”和”焦虑”,这难道不会让人更抑郁吗?

:哈哈,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!但实际上,存在主义是一种极其诚实面对人类处境的哲学。它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抑郁,而是通过直面存在的荒谬和焦虑,找到真正的自由和意义。就像医生必须先诊断疾病才能治疗一样,存在主义者认为,只有承认生活的荒谬,我们才能超越它,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。加缪就说过,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——即使在荒谬中,我们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和快乐。

问:你说海德格尔加入了纳粹党,那他的哲学还值得学习吗?

:这是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!我的看法是:思想与思想家可以部分分离,但不能完全分离。海德格尔关于存在、技术、此在等概念的思考确实深刻,值得研究。但我们在学习时需保持警惕,思考他的哲学中可能潜藏哪些危险倾向。更重要的是,海德格尔的案例提醒我们:伟大的思想不等于道德榜样,哲学不仅是智力游戏,更应该指导实践。反思海德格尔的失败,或许比盲目接受他的思想更有价值。

问:如何在不陷入过度焦虑的情况下实践存在主义?

:好问题!我的秘诀是”适量存在主义”——像用调料一样使用它,而不是整瓶倒入生活的汤锅。具体来说:1)每周固定时间进行”存在主义反思”,而不是每分每秒都思考选择的重量;2)在做重大决定时应用存在主义原则(如负责任的自由),但不在选择午餐时纠结”这定义了什么样的我”;3)平衡现象学观察(看事物本身)和实用主义(有效行动);4)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讨论这些话题,但也要有完全不谈哲学的休闲时间。记住,连萨特也会花时间看电影放松,存在主义并不要求你每时每刻都”存在主义”!

问:这本书适合哲学入门者阅读吗?

:非常适合!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,让抽象的哲学变得有血有肉。作者并不假设读者有哲学背景,而是从基础概念讲起,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思想。相比直接啃萨特的《存在与虚无》这样的原著,这本书友好多了!而且,它不仅介绍思想,还介绍思想家的生活和时代背景,让你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。如果你想入门存在主义,这本书绝对是理想的起点!

问:读完这本书后,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
:毫无疑问是对”自由”概念的重新理解!以前我认为自由就是”想做什么做什么”,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。但存在主义者让我认识到,真正的自由是沉重的,因为它伴随着责任。我开始意识到,我总是用各种借口(”我没时间”、”环境不允许”、”我就是这样的人”)来逃避我的自由和责任。现在我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思考:”在这种境遇下,我如何选择我的反应?”这种思维方式既赋予了我更多力量,也让我更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简而言之,我不再那么容易”自欺”了——虽然这意味着我不得不承担更多责任,但也让我感到更加真实和自由。

(0)
疯狂的小黑的头像疯狂的小黑
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下午6:50
下一篇 2025年5月8日 下午5:10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微信